ku酷游地产的脆弱性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21 01:45:25

  发现雪球上的人对于地产的认知存在较大的盲区,包括很多投资甚至重仓地产的大V。他们对于地产行业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每年甚至每月的销售排名、新增拿地等等,还有一些虚头巴脑的企业文化等等。然而,对于地产这门生意的属性、具体到业务层面的日常经营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地产是一门特别脆弱的生意,它至少有三重脆弱性:高杠杆带来的财务脆弱性、高管理难度带来的经营脆弱性、大宗原材料价格不受控带来的成本脆弱性。

  财务脆弱性随着恒融碧的暴雷,大家已经见识过了,不再赘述。原材料价格不受控带来的成本脆弱性,不能聊太多,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拆解利润表,寻找护城河》。里面统计了地产公司的营收中,被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拿着了多少。

  今天重点聊聊第二点:高管理难度带来的经营脆弱性。关于这一点,我之前在一个帖子中写过:

  虽然房地产确实不是一门好生意,但运营能力却是挺强的。一个项目从拿地到最后交付使用,需要盖200来个章,要对接的政府和公用事业部门有住建局、规划局、消防、交通、空管、卫生防疫、自来水、燃气、供电、质监站……

  内部需要对接的有设计、工程、成本、招采、营销、策划、财务等部门,外部需要协调组织的部门有建筑师、结构、机电、声学、弱电、消防、内装、灯光、幕墙等各种专业顾问,还有设计院、审图公司、造价咨询单位、总包和少则十来家多则几十家的分包单位、设备供货单位,更有成百上千的劳务工人。

  如果是一个大型综合性项目,仅仅是设计建造阶段的各个乙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通讯录,就能搞个十几页。 能够在短则三四年,长则十年八年的时间内,把这么多不同背景、素质层次千差万别的人组织起来,捏合在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很多人对地产行业有偏见,但是你可以说它的生意模式不行,说它杠杆太高,说它的老板第一桶金有原罪,却不能否认这组织协调能力吧?

  地产最大的问题,就是非标,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虽然过去那帮高周转的公司,一直想要全面推行标准化,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部分流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却还是没有改变行业靠项目制推进工作的模式。原因就在于,设计、施工等产品环节可以大部分标准化,但其中仍然有很多环节无法标准化。而其他的投融资、营销等环节,仍然无法标准化。

  与项目制对应的是制造业的流水线。制造业的产品制造乃至销售过程和地产行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每一样产品都是大批量重复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可以高度标准化。这有利于公司决策层对于掌握全面而细致的数据。

  比如曹德旺就经常在采访中距离福耀某种玻璃的生产成本是多少,通过某种工艺创新能够降低多少,如数家珍。你要去问郁亮、孙宏斌某个项目的土建、机电、幕墙、内装成本是多少,能够降低多少,如何降低这些,他们就是懵逼的。

  这就是行业属性不同,决定了公司最高决策层能够了解和管控到的颗粒度不同。这种不同,决定了地产行业的管理难度极高,对于人的依赖程度很高。

  这个依赖程度,又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除了物业公司外,最起码得是专科。不像制造业那样,中学水平就可以。二是对于这帮员工,还不能像管流水线上公司那样去管。既要监督,又要适当放权,让他们在一线有一定的灵活性。

  行业上行期,要攻城略地,就得充分的授权,得让听得见炮火声的一线人员有灵活决策权。一线的城市总、项目总、投资口/营销口/工程口等业务条线负责人,手里的权力大得难以想象。面对动辄数以十亿计的拿地勾兑和融资款、数以亿计的施工承包合同,这些地方大员很难经得起诱惑。于是,各种五花八门的跑冒滴漏在所难免。

  由于是在潜规则的支配下运作的,这种跑冒滴漏的数额有多大,很难量化评估。不过,前不久孙宏斌挥泪斩元老事件,以及这两天被合作方举报的烟台万科事件,为我们揭开了冰山的一角。

  ku酷游

  就拿烟台万科这件事情来说,偷税漏税过千亿这种说法明显是夸张了,具体的金额也需核实。但里面涉及到的具体隐匿收入,怎么虚增成本,怎么向管理层控制的关联公司输送利益,都是司空见惯的。

  美国没有价格低廉的农民工可用,美国工地死一个人会把建筑商赔得倾家荡产。美国是按规律设计审查施工是串联进行,不会为了高周转一边拿地一边设计一边报审一边修改一边施工啊!

  王石习惯有“捷径”(完成的是难度系数低的动作),没有真正的历练,而真正伟大的有真正可持续竞争力的事业,是有足够难度系数的,走捷径的人是不可能适应的……

  我认为高层有远见。我作为建筑师当20年前要求所有建筑必须做节能也不理解,但现在看来是对的。装配式也是如此,不能等事到临头才来变革就迟了。

  你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地产受周期影响太重要,如果不走中国模式,活得好好的公司其实不少的,也高分红。

  发现雪球上的人对于地产的认知存在较大的盲区,包括很多投资甚至重仓地产的大V。他们对于地产行业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每年甚至每月的销售排名、新增拿地等等,还有一些虚头巴脑的企业文化等等。然而,对于地产这门生意的属性、具体到业务层面的日常经营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地产是一门特别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