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酷游房地产坏账阴霾之下不良处置专家郑万春能带领民生银行走出寒冬吗?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17 15:51:48

  ku酷游民生银行的中高风险房地产贷款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一直是个困扰外界的谜。为了不向上交所披露中高风险房地产客户名单,民生银行甚至主动撤回了50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申请。

  10月9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10月7日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达的(2023)京74民初125号《民事判决书》。对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诉讼武汉中央公司一案判决主要内容如下:(一)武汉中央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偿还贷款本金30.46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

  这只是民生银行与泛海控股及卢志强借款诉讼的一部分。根据民生银行此前公告,2018年6月,武汉中心公司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订《固定资产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40亿元,尚欠本金39.72亿元。担保方式为武汉中心项目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泛海控股以及卢志强保证担保。

  2020年3月,武汉中央公司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订《固定资产贷款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人民币30.66亿元,尚欠本金30.46亿元。担保方式为武汉中央公司名下五块土地抵押、泛海控股及卢志强保证担保。

  因武汉中心公司和武汉中央公司未按照相关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民生银行北京分行2023年1月向北京金融法院对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公司等提起诉讼。

  讽刺的是,卢志强现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2021年和2022年卢志强在民生银行领取的薪酬分别为93.5万元和98亿元。

  卢志强控制的泛海控股是民生的主要股东之一,他不仅从民生银行借了200多亿,卢志强本人还在民生银行担任高管,领着百万年薪。这真是靠着银行吃银行的典型人才!

  官司打赢了,但民生银行要拿回上述贷款估计也很难。公开信息显示,泛海控股和卢志强早已债务压顶,诉讼缠身。截至2022年末,泛海控股负债高达千亿元,大量债务违约,公司旗下大部分不动产被查封冻结,卢志强也被限制高消费。

  因债务纠纷、债券交易纠纷、财产保全、中国泛海控股作为被执行人不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等事项,中国泛海所持公司3.89亿股股份被冻结,14.11亿股股份被司法标记。

  与泛海控股的借款诉讼反映了民生银行2020年以来正背负越来越沉重的房地产坏账压力。

  截至2020末、2021年末、2022年末,民生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391亿元、3603亿元、3633亿元,截至2022年末,民生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8.77%,虽然比2020年有所降低,但总比例仍然较高。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困境加剧,民生银行的未偿还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快速上升。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从0.69%升高至2.66%,并进一步升高至2022年末的4.28%,房地产领域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恶化。

  最严峻的问题是,泛海控股可能只是民生银行房地产坏账的冰山一角。从恒大集团到四川蓝光发展,从泰禾集团和泛海控股,民生银行在房地产领域不断踩雷,截至目前,民生银行对中高风险房企贷款的风险暴露的披露仍不充分。

  很多迹象表明,民生银行在此轮房地产坏账中遭遇的困难远超2014年钢贸风波。2015年末,尚未走出钢贸风波的民生银行迎来了新行长郑万春,郑万春先后在华融资产、长城资产工作过十几年,被媒体称为“不良资产处置专家”。在他的带领下,民生银行化解了钢贸危机的冲击,但转头又陷入了房地产不良的漩涡。八年之后,郑万春还能成功带领民生银行走出寒冬吗?

  民生银行的中高风险房地产贷款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一直是个困扰外界的谜。自2020年房地产风险逐步暴露以来,民生银行从未详细披露其房地产中高风险客户情况。

  花旗集团分析师202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民生银行对高风险开发商的风险敞口约为1300亿元,占其一级资本的 27%,是中国大型银行中最多的。

  财新在2022年1月份的一篇报道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民生银行对中高风险房企的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主要风险客户包括恒大集团、四川蓝光发展、泰禾集团和泛海控股等。

  惠誉2023年初给予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评分为b+,惠誉解释称,这一评分仍低于“bbb”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这是因为民生银行的类信贷和高风险贷款敞口较高,且民生银行的授信标准可能低于国有银行和规模较大的中型银行。

  实际上,民生银行对披露中高风险房地产贷款客户一事讳莫如深,为此甚至影响了50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计划。

  2023年8月11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已于8月9日向上交所撤回向不特定对象发行500亿元可转债的申请。

  民生银行这次50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计划始于2017年3月,足足筹备了6年,2020年8月才获得证监会受;2023年2月,上交所受理并开始问询,2023年3月,上交所发出首份问询函,主要问题涉及到民生银行房地产贷款、融资必要性等。2023年5月,民生银行披露了一份48页的长篇回复,对上交所的问题逐一进行答复。

  2023年7月18日,上交所向民生银行发起第二轮问询。这一次,上交所除了要求民生银行结合自身业绩及监管要求,进一步说明本次大额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过度融资外,还提出两个尖锐的问题。一个是,2023年5月13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发行人银行管理咨询委员会原副主席邢本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

  上交所要求民生银行披露,银行管理咨询委员会原副主席邢本秀违纪违法的具体情况,是否涉及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发行人现任董事是否存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情形。

  第二个问题则涉及到房地产不良贷款,上交所要求民生银行“表格列示报告期各期末全部房地产客户情况,列示在全部客户中出现债务违约、信用评级下调、无法及时兑付债务等风险事项的房地产客户具体名单、应收金额(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账龄、是否逾期及 逾期时间、减值计提金额、计提依据等。

  在考虑了20天后,民生银行没有回复上交所的上述问题,而是选择了撤回可转债申请。民生银行最后关头放弃500亿元可转债申请,很可能是不愿意披露房地产中高风险客户名单,原因何在?只能说,民生银行的房地产风险敞口可能过于敏感,而不愿向上交所和二级市场股东披露。

  财新2022年1月的报道称,民生银行向恒大和其他高风险开发商发放了数百亿元的贷款,民生银行可能很难收回这些债务。那么,民生银行的这些高风险客户到底负债几何?

  首先看恒大集团。根据当年恒大起草并在网上流传的一封信,截至2020年6月底,民生银行是恒大最大债权人,未偿还贷款为293亿元人民币。恒大债主这个称呼当然不太好。有意思的是,在财新的报道中,民生银行内部人士称,如果算上恒大的表外贷款,民生银行可能只是其第三或第四大债权人。

  另一个高风险客户就是民生银行今年起诉的股东—泛海控股。根据民生银行年报,民生银行向中国泛海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余额为212亿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2.92%。国内某评级机构在民生银行评级文件中指出,由于中国泛海已发生债券展期等实质性违约事件,偿债能力基本为零,前述200多亿贷款存在严重减值风险。

  但是,民生银行并没有在财报中对于这部分贷款是否归类为不良贷款给予过明确说明。也就是说,民生银行可能仍然把这200多亿高风险贷款列为关注类贷款。

  蓝光发展是民生银行另一个房地产大客户。根据蓝光发展的公告,截止2023年5月15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5.56 亿元,诉讼不断。仅2021年,就有29家金融机构对蓝光发展及其子公司的债务提起了诉讼,索要的债务金额达到117.42亿元,其中,民生银行深圳分行、武汉分行诉讼金额达15.66亿元。

  这很可能只是民生银行对蓝光发展借款的冰山一角,根据蓝光发展2021年以来的对外担保公告,民生银行各地支行累计对其授信高达75.5亿元,涉及民生银行西安支行、天津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

  2022年11月2日,蓝光发展公告称,公司新增重大诉讼多起,涉及金额11.52亿元,其中包括民生银行武汉支行4270万元。2023年1月,蓝光发展再次公告称,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起诉公司及子公司偿还金融借款5.25亿元,并表示双方已达成和解。

  虽然已经和解,但负债累累、诉讼缠身的蓝光发展要如何偿还民生银行的巨额贷款尚是个疑问,如果蓝光发展无法实质性偿还贷款,这种和解只是暂缓让贷款变成进入坏账分类而已。

  曾被一度认为风险较低的碧桂园也是民生银行重要客户之一。但是,碧桂园近日突然公告称,预计无法履行所有美元债券和其他境外债务的偿付义务。甚至在2023年1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香港分行还与碧桂园签署了5000万美元等值的人民币定期贷款融资,贷款期限36个月。这笔贷款的用途是为碧桂园一般营运资金需要进行融资,包括但不限于为未偿还的债项进行再融资。

  民生银行在泰禾集团上踩的雷也不小。2020年,泰禾集团因为债务违约暴雷。截至2023年5月,泰禾集团对外担保总余额约为722亿元,其中已到期未归还借款本金为582亿元。民生银行在泰禾集团的风险敞口有多大尚不清楚,但民生银行不断采取贷款延期的办法来掩盖泰禾集团贷款成为不良资产的现实。

  例如,2020年12月18日,泰禾集团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珠海启航作为借款人与民生深圳分行签署《借款合同》,借款金额18亿元,借款期限自2017年12月20日至2020年12月20日。由于无法偿还,民生深圳分行不得不与珠海启航签署展期协议,展期至2022年6月10日。

  2023年5月,根据泰禾集团公告,其子公司福建泰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民生银行福建分行签署了贷款延期协议,贷款金额2.81亿元,还款期延期至2024年7月25日。

  问题是,贷款延期除了让民生银行账面上的不良率数字好看点,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坏账问题呢?作为从事不良资产领域多年的专家,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掩盖不良风险,延迟风险暴露只不过是掩耳盗铃,

  过去几年的事实说明,民生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风控存在重大漏洞,这家早年被誉为中国银行业未来的股份制银行如今却成了内部管理失控的受害者,由于过度追逐高增长、高回报,民生银行正在不断重复以往的错误,从钢贸贷款到房地产贷款,诸多高风险投资乱象背后,都是这家银行管理失控的表现。

  财新在报道中曾提到,知情人士称,民生银行的一些高管称该行的房地产贷款管理已经失控,那些负责贷款的人往往对实地情况知之甚少,而那些能够收集这些信息的人也没有动力去分享。除此之外,民生银行还存在漠视风险管理红线的情况。例如,开发商获得银行贷款后,需要将预售资金存入贷款人的托管账户,目的是防止开发商放弃项目,给银行造成损失。然而,部分民生银行管理人员允许一些开发商在其托管账户中自由使用预售资金,这也是酿成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7月,5月加盟民生银行的高迎欣成为新任董事长,原董事长洪崎辞职。如何化解房地产风险问题成为高迎欣的首要任务。当年10月,高迎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民生银行暴露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虽然绝大多数案件是积存多年的“老毛病”,但反映了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高迎欣强调,要全面提升合规对全行经营管理的硬约束,加大风险合规考核比重,要坚持严字当头,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对于突破底线、越过红线、触碰高压线的人员,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在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高迎欣再次表态,要从一味追求短期利润的短视主义切换到长期主义。高迎欣反思称,“过去民生银行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不一定是战略方向导致的,而是对战略的执行出现了偏差,执行则更多取决于用人和组织文化。”

  高迎欣大刀阔斧推动的改革之一是薪酬改革,尤其是高管薪酬。2020年-2022年年报显示,2020年,高迎欣(上任半年)和行长郑万春的薪酬均在400万以上,2021年,高迎欣年薪402万元,郑万春年薪359万元,下降约15%;2022年,两人薪酬均下降至200万左右,比2020年下降近50%。其他管理层薪酬同样出现了大幅下滑。例如,副行长陈琼2020年年薪327万元,2022年薪酬下降至110万元,下滑66%。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白丹2020年薪酬335万元,2022下降至100万元,降幅70%;原首席审计官张月波2020年薪水279万元,2022年降至82亿元,降幅70%。

  高迎欣表示,薪酬下降是考虑到公司盈利状况主动作出的降薪决定,主要受影响的是中高管理层。

  不过,目前来看,民生银行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其业绩扭转尚需时日。在民生银行提交给上交所的可转债回复函中,2021年与2022年,民生银行收入同比分别下滑-8.73%和-15.6%,在同行业可比上市银行中排在末尾。

  利润增速方面,民生银行同样表现不佳。2021年和2022年,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1%和2.58%,几乎原地踏步。与可比上市银行比,除了比浦发银行稍好外,均落后于其他银行。

  面对潜在的巨大房地产不良风险,无论是擅长不良资产管理的郑万春,还是致力于推动民生银行转向合规化、长期主义经营的高迎欣,恐怕都很难心存侥幸。这一次的寒冬,会比十年前那次更为漫长、更加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