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ku酷游统计局:上半年商品住宅销售总额同比略增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28 14:46:44

  从需求端看,在“房住不炒”政策的作用下,投机性住房需求逐步得到抑制,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有序释放,将继续带动房地产发展,房地产投资会逐步回到合理增长水平。......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积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一季度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房地产市场有所改善,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等主要指标,均比去年全年有所改善。

  具体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幅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下降7.3%。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15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这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7083万平方米,下降6.9%。房屋新开工面积49880万平方米,下降24.3%,其中的住宅新开工面积为36340万平方米,下降24.9%。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18.5%。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

  从房屋销售情况来看,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7%。

  另外,从到位资金情况来看,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797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国内贷款8691亿元,下降11.1%;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49.1%;自筹资金20561亿元,下降23.4%;定金及预收款24275亿元,下降0.9%;个人按揭贷款12429亿元,增长2.7%。

  付凌晖认为,从走势来看,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显效,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稳。从需求端看,在“房住不炒”政策的作用下,投机性住房需求逐步得到抑制,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有序释放,将继续带动房地产发展,房地产投资会逐步回到合理增长水平。

  “这些趋势性现象表明,房地产可能永久性地告别了大范围过热的走势。”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行业和市场的重大变化,推动着管理政策也要发生根本性改变,即从“防过热”转到“防过冷”。李宇嘉认为,下半年的政策选项可能还包括保障性住房供给加速,特别是保租房大规模筹集建设、分配等;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解决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群融入城市等问题,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老旧小区改造,释放存量居民提升住房品质的潜力等。

  关于下一阶段的政策走向,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对记者表示,结合今年二季度以来楼市下行背景,预计下半年适度放松的调控政策会陆续出台,此前备受关注的一二线热点城市限购放松相关政策的出台概率在增大,同时房贷政策层面定调有望针对改善性需求,热点城市“认房又认贷”政策调整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大。

  从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行业投向看,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呈现了持续恢复态势。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上升。6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7.1%,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2和8.5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11个月上升。上半年房地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6287亿元,同比多增459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曾表示,央行将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考虑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因城施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据新华社7月27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说,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对水泥粉磨站而言尤其如此。在“风雨交迫”的行情之中,修炼好内功已然是迫在眉睫。

  江苏基础设施项目相对较多,但工程周期长,对水泥需求量平铺、分散、缓和,且质量要求高,大部分份额都集中在实力雄厚的大型水泥企业,众多小企业和粉磨站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为减少亏损,降价走量屡见不鲜。ku酷游